俄语翻译教研室举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与研讨活动

2020年10月04日 10:53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系统布局、教学设计与落地实施。2020年10月1日至10月4日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在线观看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布局、教学设计与落地实施的视频培训。

俄语翻译教研室教师通过线上观看与线下讨论的形式学习课程思政的系统布局、教学设计与落地实施的视频培训。首先,鞠海娜老师对课程思政的定义、目标体系以及如何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做了介绍。之后,每位老师谈了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落地实施的体会。

刘迪老师谈到,此次关于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布局、教学设计与落地实施的培训,使我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课程思政认知,拓展了我们具体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思路。翻译类课程中,不仅仅通过使用与思政元素有关的文本作为翻译教学材料的方法来加强思政教学,在译员素养和职业道德讲解方面明显可以加入丰富的思政元素材料。

张锐老师谈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专业学科都可以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要发挥教师在教育环节中的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的作用。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甚至以错误言行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倾向,避免德育与智育、体育相互脱节现象。课程的开发设计要从大学生求知需求出发,引导大学生通过体验式思考,实现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与行为认同。

赵慧青老师谈到,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是新时期加强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更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新课,也不是增加一项教学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围绕“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使显性思政深化,隐性思政细化,构建全课程、全员育人的大格局。

邢曼老师谈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阵地已经不仅仅是思政课,而是要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外语学习是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学承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挖掘外语课堂育人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高学满老师谈到,观看学习了思政培训视频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并做好相关教学设计。不仅传授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品德修养,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劳动精神及意志品质。让思政教学由一个思政知识点发展到多个点,形成一个思政线,与课程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让学生感悟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到学以致用,毕业后为国家做出贡献。

祁国江老师谈到,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清楚的了解外语作为人文学科,必须挖掘梳理课程德育元素,完善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推进专题式教学方式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办法

黄婷婷老师谈到,在观看了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布局、教学设计与落地实施视频后,本人对思政进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教师全方位育人水平,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教书更要育人,只有立德树人,才能润物无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同课程,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同;不同学生,课程思政的方法不同;不同教师,课程思政的融入不同,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最后鞠海娜老师总结谈到,本次思政培训学习意义重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俄语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俄语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教师育人职责

上一条:实践俄语教研室教研活动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俄语国情文化教研室教研活动—观摩线上培训《一线教师如何做好课程思政》与专题研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