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翻译讲座

2023年03月31日 11:15  点击:[]

           

    为加强我院学子对文物翻译的深入了解,培育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增进中国文博知识,提升翻译水平,为社会不断发掘、输送优质翻译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首届全国文物外交翻译大赛,3月29日晚8点由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组织本院参加本次比赛的全体在校学生观看此次讲座。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朱安博教授。他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导。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翻译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主要学术方向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译著7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项目2项;有较强的翻译研究和实践经验。

    会议伊始,朱安博教授仔细阐述了文物的价值与意义,说明中华大地物华天宝,珍贵文物难以胜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传统文明,也是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宣传民族文化的窗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物翻译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第二部分,朱安博教授明确指出了国家博物馆文物翻译存在的几类问题,如翻译标准不统一、音译与过度音译、译名中重要意义缺失、重要文物介绍缺少译文。

                             

                             

    接下来,朱安博教授解释了博物馆文物翻译的特点:专业性与跨文化交际性。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有着对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文物翻译中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随后朱安博教授提出了文物翻译的策略与建议,要统一翻译的标准、参考平行文本、尽量为读者增译。

                         

    讲座最后朱安博教授总结了文物翻译是中国博物馆对外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文化传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物翻译作为一种信息型文本翻译,首先要保证译文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其次,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物翻译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传播的有效性。这需要翻译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相关学者进行跨学科合作。希望参与本次比赛的同学们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感受中华文明,培养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以文物为载体,用外语为媒介,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感受中华文明。

上一条:我院学生在学校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商务英语系组织教师参加商务英语教学与科研学术讲座

关闭